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1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425篇
化学   2244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222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310篇
物理学   1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Current three-dimensional micromixers for continuous flow reactions and nanoparticle synthesis are complex in structure and difficult to fabricat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micromixer that uses a simple spatial Tesla valve design to achieve efficient mixing of multiple solutions.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mixing efficiencies of our Tesla valve micromixer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 wide range of flow rates, viscoelastic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can be well mixed in our micromixer. Finally, experiments on the synthesis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acticability of our micromixer. Compared with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magnetic stirring, the size of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micromixing is smaller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more uniform. Therefore, our Tesla valve micromixer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mixing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actions.  相似文献   
62.
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通过石油催化裂化得到.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以及人们对烯烃需求的日益增长,开发非石油路线制取烯烃势在必行.合成气可以从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获得,由合成气作为重要的C1平台分子一步制取烯烃(STO)的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将合成气制甲醇/二甲醚的金属催化剂与甲醇制烯烃的分子筛催化剂耦合得到的混合双功能催化剂,可以使合成气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烯烃.其中,ZnO/ZrO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被广泛应于合成气的活化,然而,该金属氧化物结构对混合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制烯烃反应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合成了单斜相ZrO2(m-ZrO2)和四方相ZrO2(t-ZrO2),并负载ZnO制成催化剂,再将其与SAPO-34分子筛物理混合得到混合双功能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烯烃反应中.在较优化的条件下,ZnO/m-ZrO2与SAPO-34分子筛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CO转化率为27.9%,低碳烯烃选择性高达80.5%,性能明显优于ZnO/t-ZrO2+SAPO-34双功能催化剂.为研究ZrO2晶相对催化合成气制烯烃反应性能的影响,对ZnO/ZrO2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ZnO/m-ZrO2较ZnO/t-ZrO2具有更多的表面羟基和更多的路易斯酸性位点.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路易酸主要与催化剂表面不饱和的金属离子有关,而且Zr基催化剂表面羟基有助于缺陷氧的形成,因此,ZnO/m-ZrO2催化剂表面应该具有更高浓度的氧缺陷位.光电子能谱进一步证明了ZnO/m-ZrO2表面有更高浓度的氧缺陷位.另外,Zr基催化剂上表面羟基还有利于CO与其形成羧酸盐物种,在623-673 K条件下的CO原位吸附的红外光谱表明,ZnO/m-ZrO2催化剂上CO吸附的浓度及其表面羧酸盐浓度均明显高于ZnO/t-ZrO2催化剂,这与ZnO/m-ZrO2表现出更好的催化合成气转化性能一致.为了探究该催化剂体系上合成气制烯烃的反应路径,分别对两种晶相的ZnO/ZrO2和相应的双功能催化剂进行了原位红外监测.与CO红外漫反射相比,合成气氛围下金属氧化表面除了存在吸附态的CO和甲酸盐物种,还存在表面甲氧基物种,后者是合成气制甲醇/二甲醚过程重要的中间物种.对合成气制烯烃过程中分子筛上的停留物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停留物种中含有多甲基苯、多甲基萘等甲醇制烯烃过程中的烃池物种.另外,合成气氛围下双功能催化剂甲氧基信号峰明显弱于金属氧化物表面甲氧基的信号强度,表明STO过程应该是合成气制甲醇/二甲醚与甲醇制烯烃的串联过程.综上所述,在STO反应中,相较于ZnO/t-ZrO2催化剂,ZnO/m-ZrO2催化剂具有更高浓度的表面羟基物种、路易斯酸密度和表面氧缺陷位,从而有利于羧酸盐及甲氧基中间物种的形成,进而提高了混合双功能催化剂催化STO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63.
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c Chemistry -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lectron donor and acceptor into a donor–acceptor system can transform the inter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相似文献   
64.
给出了弹性系统瞬时势能泛函的一般表达式,得到了其关于任意挠曲输液管道的具体表达式,根据瞬时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该结构的有限元动力方程,并首次推导出其离心力载荷公式,讨论了管道结构静平衡位置的发散流速的确定,最后,用简单的实验结果对理论分析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65.
倪玉山  王华滔 《力学季刊》2005,26(3):366-369
本文采用准连续介质多尺度方法,分析了面心立方(fcc)晶体铝阶梯孪晶界在不同尺寸情况下(试件尺寸长高比从1:1到8:1)受剪切作用的晶界变形。了解在不同尺寸下,晶界结构位错的成核过程,得到了大试件比值与小试件比值下作用力与应变的关系曲线及不同试件尺寸下应变能的变化曲线。其中随着试件比值的增加,作用力在应变比较小的时候变化情况相似,但当应变达到3%以后,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应变能随试件长高比的增大而减小,各个试件在各自不同的加载阶段,应变能变化趋势同作用力变化趋势相一致。本计算揭示了不同尺寸下阶梯孪晶界在剪切作用下的微观机理,证实其尺寸效应性质。  相似文献   
66.
疲劳可靠性二维概率MINER准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给出在裂纹起始阶段疲劳损伤演化规律的四个基本假设,即单调增、无耦合、可分高、不相交,由损伤力学原理得到等幅加载下个体D-S_a-S_m-N等损伤曲面,推导出二维个体Miner准则,进而建立了母体在变幅以及随机时间历程加载下的二维概率Miner准则(Two-dimensionalProbabilisticMiner’sRule,即TPMINER),并用测度论给予了证明.试验数据验证结果显示TPMINER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对工程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给出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对屋盖风压场进行重建和预测的研究结果.对一个双坡屋盖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系统进行了风洞试验,根据POD技术采用前若干阶本征模态重建屋盖风压场.采用两种方案预测未布置测压点位置的风压时间序列.第一种方案中利用插值技术获得没有测压点位置的本征模态值.第二种方案对参考屋盖和需预测的新屋盖分别进行试验,结合由参考屋盖试验萃取的本征模态和由新屋盖试验的风压数据计算的主坐标,预测出新屋盖未知区域的风压时间序列.文中对风压场重建和预测的效果作了分析,而且比较了根据测量的风压数据和预测的风压数据所计算的屋盖风致响应.  相似文献   
68.
林吉元  龙源 《爆炸与冲击》1989,9(2):170-175
本文通过对砖砌烟囱爆破拆除的实例分析得到,在砖砌烟囱的爆破拆除倾倒过程中,其倾倒支点是不断移动的,随着烟囱主体的不断下沉,相对于未垮部分的烟囱主体来说,该支点沿烟囱筒体不断向上移动。这表明,不能简单地按刚体模型描述砖砌烟囱的倾倒运动。  相似文献   
69.
The phase-field microelasticity (PFM) is adapted into a homogenization process to predict all the effective elastic constants of 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with complex microstructure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FM approach and the Hashin-Shtrikman variational approach is also given. Using 3D images of two-phase heterogeneous media with regular and irregular microstructur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FM approach can accurate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both elastic anisotropy and inhomogeneity of materials with arbitrary microstructure geometry, such as complex porous media with suspended inclusions.  相似文献   
70.
黄土构造节理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发现大量不同力学性质的黄土构造节理后,识别了它们的区域性、系统性特征;认定其两组扭裂面代表新构造应力场最大剪切应力方向,利用黄土构造节理系及由其控制的土层沟槽网络恢复了相应地区Q3-4构造应力场;提出构造节理是黄土区地下水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赋存的场所;发现构造节理是黄土区地裂缝、滑坡、崩塌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构造基础之一,证实构造节理是黄土地层的软弱面,风化和继之而来的应力侵蚀就由此开始,进而逐步塑造黄土碟、穴、井、桥、柱、墙、沟等潜蚀地貌和部分侵蚀地貌。研究黄土构造节理对恢复新构造应力场、帮助预测地裂乃至地震活动、控制水土流失和滑塌灾害、进行工程乃至区域稳定性评价、重新认识黄土潜蚀地貌发育规律、指导干旱半干旱黄土区找水,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